交流互动

展讯:“澄怀味象——果光法师书画展”将在山东泰安市举办
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书寓佛理 墨印禅心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——果光法师的书画之缘

 

佛家讲“缘”。十年前,江苏省佛教协会主办的“江苏省缘源书画院”成立,我将数十年间搜集的明代以来部分释氏书画,合成《众妙集》刊印,藉以祝贺,为江苏佛教书画事业尽绵薄之力,这是我与佛界的缘份。是时,获任缘源书画院院长者,即来自徐州兴化禅寺的果光法师,于是我们得以相识并结缘。

佛教与书画因缘甚早。历代书画家中,有不少高手与之结缘或出自佛门僧侣或居士。记载中,“书圣”王羲之曾为印度来华僧人达摩多罗舍宅建归宗寺;“退笔成冢”的智永、 “草圣”怀素本为僧人。比之书家,画家与佛教渊源尤深。东吴曹不兴、顾恺之,南朝张僧繇,唐代吴道子皆在寺庙作过画。清初“四僧”弘仁、八大山人、石涛、石溪彪炳画史,影响画坛至今。

果光法师不仅潜心佛学,弘扬佛法,且慈悲济世,服务社会,曾有探寻佛源,“西天取经”之壮举。他于诗、书、画,亦钻研多年,勤奋实践,是一位名副其实的诗僧、书僧与画僧。

诗、书、画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精华,相互关联、相互渗透、相互辉映,唐代王维(摩诘)最具典型性。王维性喜山水,耽于禅悦,工诗又善画。其诗如画,其画如诗,苏东坡说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这是中国艺术之魅力所在,可惜今天的艺坛,三者皆擅者鲜矣!

果光为诗,“修习教典,心无旁骛,手不释贝页之书,探精寻奥,参义凝禅,炎来暑往,三绝韦编,耕云种月,不倦笔墨”(果光《禅月无声》),大朴不雕,佛慧兼得。

果光与书法之缘,初结于少时为乡邻写春联。剃度出家后,于九华佛学院始研习书法,重归兴化寺,遍访名师,再得尉天池教授指导,入书法门径。果光学书不囿门派,择善而为,北碑南帖,不设畛畦。书以隶、行为擅,兼能草、篆。惟其楷书,取魏碑之体势,参晋唐楷书之笔意,清正端庄,自具风神。

果光与绘画之缘,是为心性。山水之于他,可绝尘世之喧嚣,亦可寄心灵以栖息。画山水,必游山水。他游山水,非凡人之“身游”,而是“心游”:“所游之山,或高峻,或灵秀,或散逸,或险远,高峻乃人性之厚重也,灵秀乃人心之性灵也,散逸乃人品之纯洁也,险远乃人格之清肃也”(果光《说山水》)

2013年,缘源书画院众高僧雅集于常州天宁禅寺,果光携所作山水卷问道于我,知其已由书而画。我乐于为之题跋并作示范。他的山水大约取法元人及清初“四僧”之八大山人与石涛,亦受现代黄宾虹先生影响,但重在传神达意,而非拘泥于陈法。他的山水画有繁、简之分,繁者崇山峻岭,得苍润华滋之韵,简者山亭水岸,具枯淡闲适之趣。相较而言,他简约的小品,以书入画,笔墨精良,空虚静穆中,自含禅意。

果光法师的诗、书、画皆为其弘扬佛法、参禅悟道之余事,他于书画,既非专业,亦非自娱,而是借书画以修性。他以禅心去看待书画,少了对技术上的刻求与人世间的名利心,却多了精神上的放松与心智上的觉悟。他在诗、书、画方面的综合修养,正契合着中国文人书画的正统,其前景未可限量。

果光法师与书画之缘,是佛教与书画之缘的历史传承。也许未来,人们在回望书画史时,不独有“四僧”那样辉煌的篇章,还有包括果光在内的,属于这个时代的书画僧们的一页。                  

        萧平 乙未立夏于金陵爱莲居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 


方丈介绍更多>>

    果光大和尚——兴化禅寺的第十三代住持 俗姓李,名继金,法名果光,号法润,山东郓城人。1969年12月生于佛教家庭。

友情链接

佛教在线 3 2 1